有关科学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 指导并鼓励学生开展养蚕活动,引导学生在养蚕过程中发现生命的发展变化,通过养蚕活动的经历和体验,培养学生亲近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2、 亲历养蚕的过程。
3、 经历对蚕的身体变化进行比较和测量的过程。
4、 经历对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亲历蚕由“卵→蚁蚕→幼蚕”的过程。
教学难点:付出一份爱心,细心地进行养蚕活动。
三、材料准备
蚕卵、放大镜、记录用表、鸡蛋、虫卵图片、青蛙各阶段的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引入
不同卵的异同点
纸盒中装入一些蚕卵
[教学媒体]
鸡蛋
放大镜
各种动物及卵的图图
[教学思路]
出示“装蚕卵的纸盒”,创设情景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生命(小动物),让你们见识一下(猜猜看是什么呀?)。
设问:这些卵是生命吗?
设问:你知道的与蚕卵相似的生命还有哪些呢?
教师出示一枚鸡蚕,提出观察要求:蚕卵与鸡蛋有哪些相似之处,哪些不同之处呢?
教师随时依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引导学生重点从大小、形状、颜色、数量等方面认识蚕卵相对鸡蛋的不同之处。教师可以简单涉及各种卵的构造相似以及在生命过程中扮演的环节相相同来认识它们之间的相似点。
(简单观察盒子,猜一猜。)
学生打开盒子,观察蚕卵。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引导学生从蚕生命演变的已有知识角度认识蚕卵与生命的关系。
学生谈一谈。
学生小组对比观察。
学生交流反馈。
师生对话。
让缺乏自主运动能力的生命体(蚕卵)与学生已有的生命概念形成冲突,创设情景。
将蚕卵与学生更熟悉的禽蚕、蛙卵等联系起来。
通过蚕卵与鸡蛋的对比帮助学生进行更细致的观察活动,使观察也更具目的性。
从鸡蛋等学生熟识的生命变化形式来认识蚕卵可能扮演的生命角色,对于不熟悉蚕的学生来说可能是合适的。
讨论蚕宝宝出世前的准备
设问:你知道在我们出世前,妈妈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设问:小鸟出世前,鸟妈妈会为小鸟做哪些准备?(侧重)
设问:在蚕宝宝出世前我们该为它们做些什么准备呢?
教师归纳学生的想法,出示一些学生该做的主要工作。(可以参照教科书P35中间部分的话。)
了解督促学生的准备工作。
学生谈一谈。
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阅读了解。
课外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并及时做好记录。
创设情景,迁移至要为蚕宝宝的出生做好准备。
明确工作,为课后的准备工作建立基础。
从卵中诞生的小生命
设问:如果有一天突然发现有一条小蚕诞生了,你最想做的是什么事呢?
在学生的交流中可抓住以下几点进行:
1、你有没有刚出生不久的照片,为什么爸爸妈妈要给你们照一张照片呢?你想拥有这样的照片吗?
2、出生后,妈妈是怎样关心和照顾你的?你怎么照顾蚕宝宝呢?(食物、安适的“家”等等)
3、蚕宝宝一天天地长大,我们还应该做哪些重要工作呢?
让学生设计一个观察记录方案。
出示老师的建议。(可以参考教科书P36建议)
学生各抒己见。
一定要使学生明白,除了对小生命的情感关心之外,我们的记录和饲养是科学观察记录中的重要环节。
学生小组讨论,预设方案。
交流方案。
学生了解老师的建议。
学生设计记录表。
可以将这部分内容放在第一条蚕出生后,也可以放在出生前的讨论时明确。
让学生明确在蚕宝宝出生后该做些什么。
讨论观察记录的一些技巧
蚕的模型
设问:你认为哪些是需要我们观察和记录的?
设问:你用什么好办法可以把蚕宝宝各时期的样子记录下来呢?
教师教习测蚕体长的方法。
学生发表想法。
明确图画、照片可以记录下蚕的样子;测量、放在尺的刻度上照像可以记录下蚕的体长和大小等等。
学习一些观察与记录的技巧
延伸
记录表
教师出示一张P36记录表
学生说说打算什么时候进行记录和观察。
使学学生明白随时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1、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2、对于有关塑料性质的题目,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3、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新题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举例说出人们为了满足城楼而不断地研究开发新材料。2、能分别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题目。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塑料的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塑料的用途。2、能举出两种以上新材料的性质和用途。3、能举例说出物品的特点与组成该物品材料的性质有关。
教学预备:木尺、塑料尺、塑料杯、热水、冷水、漏斗、塑料手套、棉布手套
教学过程:
一、引进
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品是由塑料制成。
二、活动一: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
在书中的表中记录两种尺子的特性。
讨论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
同组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
同学记录
全班交流
三、活动二:塑料杯碰到热水会怎样?
提示:分别向塑料杯或矿泉水瓶内装进冷水和热水,观察它们的变化。
学生自己猜测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学生交流
四、活动三:戴手套
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
学生实验
学生交流
五、学习科学在线——活动四:熟悉新材料
1、熟悉书中先容的新材料
2、谈谈对新材料的感受
3、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新材料?
六、拓展
1、上学期我们曾经做过埋垃圾的实验,想一想埋的垃圾哪些没有腐烂?
板书设计: 2、塑 料
塑料的用途
塑料的性质
新材料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探索有弹性的物体,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了解有关弹性物体的特征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2、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和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1、大型玩具弹跳垫。
2、弹簧及带弹簧的玩具、用具(拉力器、弹簧秤),其他有弹性的物体(橡皮筋、皮球、篮球、乒乓球、海绵、布玩具、跳跳球、扇子、钢琴、风琴、鼓、锣、碰铃等)收集生活中有弹性的`物品摆放在活动区内。
3、铁丝、纸、易拉罐、笔、棉花、布、石头、木块等。
4、大屏幕、投影仪。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在室外玩大型玩具弹跳垫之后进入室内。
(1)小朋友在玩跳跳床时身体有什么感觉?
(2)你们知道身体什么会向上跳吗?
2、幼儿自由探索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1)请幼儿玩带有弹性的物体,自我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小朋友,老师带来了许多玩具,请小朋友试着拉一拉、压一压、捏一捏、扔一扔,看看有什么变化。
提问:
请小朋友说一说你玩的什么玩具,怎么玩的,玩具怎么样了?
你刚才玩的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特别的发现?(它们会改变形状。)
这些东西为什么会变长变短?变大变小?变高变矮?还能弹击出声音?(因为它们有弹性。)
你是怎样使它变化的?做一遍给大家看一看。(对弹性物体用力拉、压、吹后可改变大小、形状,不用力时又恢复原状;敲一敲、弹一弹会发出不同声音。)
(2)鼓励幼儿再尝试一次,并把发现用符号记录下来,来巩固对弹性的认识。
请小朋友再玩一玩刚才没有玩过的玩具,并用你自己喜欢的符号记录下来。
(3)请小朋友讲述自己的记录(把记录投影到大屏幕上)。
请小朋友互相讲讲自己的记录及发现。
(4)小结:这些东西真有趣,用力压或拉它时它会变形,手一松,它又会变回来。
3、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弹性的认识和理解
(1)找找你身上什么是有弹性的东西?
(2)找一找我们幼儿园内和活动室内有哪些有弹性的东西?
(3)想想、找找你家里有哪些弹性物品?(引导幼儿总结出弹性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作用很大。)
4、请幼儿自己制作弹性玩具
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纸、铁丝、棉花、石头、木块、皮筋等东西,请小朋友动动脑筋把它们制作成弹性玩具。
5、结束。
请小朋友把自己制作的玩具放到科学区。
到外面去找一找哪些东西有弹性。
科学教案 篇4
一、活动名称:鱼儿游呀游
二、活动目的:
1、认识鱼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2、 学习部分和整体的配对。
3、认读鱼字。
4、幼儿喜欢集体游戏,体验其中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节奏卡、各种各样的鱼、鱼儿歌、大整块的鱼儿图板和部分图板。
四、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师生互相问候,可采用视唱的形式。出示节奏卡,先与幼儿一起复习卡上生字并引出“鱼”字。按节奏卡打出节奏。
(二 )中间部分
(1)和幼儿一起到自然角观察鱼,请幼儿一边欣赏鱼儿游泳的姿态,一边描述鱼儿的外形特征,观察鱼儿是怎样睡觉、怎样吃东西,吃啥东西,并模仿鱼儿的游泳动作。
(2)出示大的鱼儿图板,和部分鱼儿图板,并学习配对。
(3)自编故事(边讲述边操作)—有一条美丽的小河,蓝蓝的河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水底有光滑的鹅卵石、柔柔的水草,看,游来了一条漂亮的黄色鱼儿,一条鱼儿多孤单,它很寂寞。没关系,这时又游来了一条红色的鱼儿,“你好!美丽的朋友。”“你好,咱们一起玩吧!”不多久,又有来了各种各样五彩斑斓的鱼儿,河水里顿时热闹起来,大家开开心心的做了朋友。
(三)结束部分
“大家在一起是多开心快乐的一件事情,让我们一起听一段音乐吧!幼儿可以分组,按音乐做动作,做游戏。从而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老师,我爱您(幼儿园中班活动)